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24年12月14日,中共天源评估支部赴良渚博物院、余杭区数字非遗馆,组织了“瞻仰文明 探寻非遗”主题党日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良渚博物院和体验非遗项目,深入了解良渚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良渚博物院以“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为展览主题,设有“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通过全面、立体、真实的展览向党员们呈现了良渚遗址丰富的考古发现及其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价值,彰显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地位与独特贡献。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全体党员深入探究了良渚文明的发展轨迹与历史意义,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良渚文明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们的文化自信,也促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

随后,在余杭区数字非遗馆三亖拾研,党员们亲身体验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烧箔画、布偶布艺扎染以及香囊刺绣等。
烧箔画,这一技艺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金属工艺品中的瑰宝之一。在此次体验活动中,同志们通过画、涂、贴、扫四个基本步骤,亲手创作出了流光溢彩且独具个人特色的烧箔画作品,深刻感受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

扎染,作为一项蕴含着无限智慧与创造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独特工艺和绚丽色彩展现了时间长河中的传奇故事。党员们将天马行空的想象注入到每一次白色布料的折叠、绑扎、浸染等步骤里,一幅幅色彩斑斓、图案各异的扎染布不断诞生。

香囊,又称为香袋、香缨或香包,是中华民族佩戴历史悠远的传统饰品,早在屈原《离骚》中就有“扈江蓠与辟茈兮,纫秋兰以为佩”就有记载。党员们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不仅相互交流经验,更是一针一线地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以此表达对古老技艺传承的支持与热爱。

在本次“瞻仰文明 探寻非遗”主题党日活动中,全体党员同志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渚遗址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探究了良渚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亲身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体验活动,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悠远传承。
绵延古今、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更蕴藏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创造力。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延续民族的历史文脉,不仅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崇高责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文化使命和政治担当。通过本次活动,使得天源评估支部全体党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当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为赓续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